春種,、夏管,、秋收,、冬閑,,是過去農民一年的生活寫照,。但在冬季的突泉大地上,,忙碌了一年的農民并沒有閑下來,,特色種植,、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(yè)正“熱氣騰騰”,,廣大農戶正告別曾經的“冬閑”傳統(tǒng),,在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特色產業(yè),拓展冬季增收路上,,用勤勞的雙手擦亮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,,書寫著嶄新的“冬忙”致富經。
新年伊始,,走進突泉縣曙光食用菌產業(yè)園,,成排的黑色大棚格外引人注目,大棚內一朵朵羊肚菌撐著黑褐色的“小傘”,,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,,豐盈飽滿的羊肚菌長勢喜人。工人們正穿梭在大棚中,,忙著采收,、分揀、裝箱,,運往外地銷售,。
突泉縣曙光食用菌產業(yè)園技術員廖道成說:“從2024年10月份開始陸續(xù)種植,一共種植6個棚,,12月份開始錯峰催菇,,現在有兩個棚的羊肚菌開始上市。因為是第一年試種,,選育的品種,,也是根據近幾年市場反饋,菇比較大,,市場上比較暢銷,,做鮮銷是優(yōu)質菇,,做干品更是精品菇?!?/p>
突泉縣曙光食用菌產業(yè)園建于2024年,,占地面積145.78畝,重點發(fā)展以羊肚菌,、赤松茸,、七彩菇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(yè)。正常情況下,,可實現“兩茬菌菇一茬菜,,一年四季全覆蓋”的生產能量。
據介紹,,產業(yè)園每年種植兩茬羊肚菌,,按每畝產量1000斤,種植總面積30畝,,年產量6萬斤,,平均每斤130元,年產值達780萬元;同時,,利用食用種植間歇時間,,種植一茬蔬菜,按畝產值2萬元計算,,可實現年產值60萬元,。
近年來,突泉縣依托自身優(yōu)勢,,通過“一村一品”的產業(yè)發(fā)展模式和“合作社+農戶”的經營機制,,大力發(fā)展特色產業(yè),實現生產規(guī)?;蜆藴驶?。
每年12月份,正是粉條加工的黃金時節(jié),。在突泉縣突泉鎮(zhèn)三聯村,,村民搶抓有利天氣忙著加工、晾曬粉條,,供應春節(jié)市場,,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。
走進位于三聯村的突泉縣三連馬鈴薯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,,院內掛滿了晶瑩通透的粉條,。
粉條加工車間內,幾個師傅分工合作,將一團團白色的淀粉通過翻,、盤,、拉等工序,變成一縷縷白色的“絲線”緩緩滑入滾水之中,,頃刻間變成粗細均勻,、頗具韌性的粉條。
從篩選土豆,、清洗,、打漿,、過濾,、沉淀、坐缸,、起淀粉,、和面子,到粉條成型,、制作,、晾曬、包裝,,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,。
“我們正在加班生產,今年共收購了300噸的土豆,,預計能生產6萬斤粉條,,銷售額可達40萬元。現在正是銷售旺季,,每天買粉條的人非常多,,非常忙?!蓖蝗h三連馬鈴薯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李紹軍樂呵呵地說,。
三聯村是遠近聞名的“粉條村”,粉條加工已有60多年的歷史,。為了讓粉條加工成為當地農民冬閑增收的支柱產業(yè),,每年秋天,李紹軍就早早收購土豆,,當氣溫降到零下十幾度時,,便開始制作粉條。到生產旺季,,一兩天時間能制作粉條1噸左右,,產量還是供不應求。
“粉條產業(yè)為村內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增收。從田間的土豆種植,,到粉條的加工制作,,再到包裝銷售,形成了完整的產業(yè)鏈,。這一過程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,,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(yè),增加了村民的家庭收入,?!蓖蝗h突泉鎮(zhèn)三聯村黨支部書記劉立華說。
近年來,,突泉縣根據市場需求,,調優(yōu)種植結構,提高土地利用率,,冬季大力發(fā)展“棚室經濟”“電商經濟”“綠色農業(yè)”等,,幫助農民反季增收致富,擴大了農民的創(chuàng)收渠道,,為鄉(xiāng)村振興賦予了新動能,。(曾令剛)